除了職業聯賽的常勝軍以外,就連地方性的小球隊也有許多人支持,可見撇除輸贏,足球之所以能風靡德國、整個歐洲或是全世界,肯定還有其他的因素。
對眾多的德國足球迷來說,這個夏天將是他們引頸期盼的日子!2024 年第 17 屆歐洲國家盃,即將在 6 月 14 日至 7 月 14 日間,於德國 10 個城市進行;屆時不只將有激烈的賽事、冰涼的啤酒,也有球迷繼德國隊在過去 2 屆世界盃的慘痛敗仗後,望其重振旗鼓的期待。
不過,對於非球迷來說,只要是比賽就有贏家輸家,輸贏並不重要。話雖如此,大家仍然喜歡贏家,甚至除了職業聯賽的常勝軍以外,就連地方性的小球隊也有許多人支持,可見撇除輸贏,足球之所以能風靡德國、整個歐洲或是全世界,肯定還有其他的因素。
足球有多受歡迎
先說說足球受歡迎和普及的程度。根據一項 2023 年的數據,德國有超過一半的人對足球非常感興趣;若從足球社團的數量來看,統計顯示全球人口有一半是足球迷,有 270 萬人經常踢足球和固定訓練,該數字占全球人口的 4%。此外,全球目前有超過 50 個國家有足球聯賽,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大概是西班牙、義大利、英國和德國這幾個國家的比賽,相關大型賽事則有 4 年一次的歐洲盃和世界盃。如果想看球賽,打開運動頻道幾乎天天在世界各地都有足球賽事可以觀賞,足見足球的普及與受歡迎程度!
足球之所以能成為全球運動,其帶來的經濟效益絕對是幕後推手之一。在運動博弈產業中,足球幾乎是最受歡迎的投注運動;舉辦大型賽事則帶動一連串的商業活動與工作機會,包含餐飲觀光、市場行銷、媒體、運動管理及球場設施等。
不過,如此龐大的足球經濟又是怎麼形成的呢?這可以歸功於足球運動本身成本低、限制少的特性,由此促成足球從無到有的普及。相較於需要特定場地和高額花費的其他運動,足球只需要有類似球形、可以踢動的東西即可開始,且對球員的身高也沒有特別要求,不難想像足球很早以前就已經是人們的娛樂活動之一,甚至早在西元前 2 世紀的中國就有足球賽,在希臘、日本、古羅馬也有以腳踢球的娛樂項目。
時間快轉到現代,一般提到正式的足球歷史,是英國於 1863 年建立了第一個足球俱樂部開始,英國將這項運動引進德國後,後者在 1900 年成立德國足球協會(DFB, Deutscher Fußball-Bund),迄今仍是世界上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足協之一;1963 年建立的足球職業聯賽,也是全球至今最常被收看和最受歡迎的足球聯賽之一。德國著名的球隊包括慕尼黑拜仁(Bayern München)、多特蒙德普魯士(Borussia Dortmund)和沙爾克 04(FC Schalke 04)等。此外,德國除了甲乙丙三級職業聯賽外,還有許多地方級別的球隊聯賽。
德國足球文化
從上可知,足球在德國已有悠久的歷史,而足球之於德國的地位,可以從電影「伯恩奇蹟」(Das Wunder von Bern)中一窺其歷史脈絡。二戰後的德國非常落迫,足球因此成為一個既可以凝聚國內認同,又能向世界證明德國的方式。魯爾區的工人階級通過足球自娛娛人之餘,也助長了國家足球隊的人才培育;後來在 1954 年的世界盃,德國爆冷門戰勝勁敵匈牙利,奪下隊史首冠,這個結果讓整個德國為之振奮、團結一心,德國社會瀰漫著濃濃的信賴感和勇氣,相信德國可以走出戰敗的陰霾。自此,德國人在足球對戰中展現的意志力、在球場上跑動的隊形、控制和防守,就成為人民對德國社會產生認同的一部分。
隨著德國之後榮獲 4 屆世界盃冠軍和 3 屆歐洲盃冠軍,耀眼的賽事成績進一步強化足球在該國的地位,贏球帶來的榮譽感也鞏固人民對國家的認同與歸屬,足球也被視為是培養青少年團隊合作意識的最佳運動。
此外,提到德國足球,不得不提的還有他們獨特的球迷文化(Fankultur)。每場球賽、每個球場都可以見到球迷高舉充滿創意或針貶時事的標語旗幟、聽到他們自創的歡呼與對對手的嘲諷,替緊張的球賽帶來更強烈的競爭氣氛。其中最為死忠的球迷即是所謂的 Ultras,和一般球迷不同的是,他們必須遵守嚴格的規定,像是每場比賽都要到場支持,除非家庭有重大事件才能因故缺席。
在球場中,坐滿了不同職業、社會地位、身家背景的人。但只要談論起足球,這些在原本的社會中沒有交集的群體就產生了共鳴,通過足球有了新的社會連結。從足球的發展歷史來看,足球也可以被視為德國社會對抗階級的縮影;它是為了榮譽而踢的工人運動,也是女性爭取組織球隊的手段。
如果你去問一個足球迷:為什麼喜歡足球?為什麼支持這個隊伍?我相信每個球迷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可以分享。過去,足球隊是由當地人組成,比賽場上揮汗奔馳的球員可能就是你的鄰居、好友,比賽輸贏事關鄰里之間的抗衡,這也是現今許多非職業的足球隊仍有眾多死忠球迷的原因──理由無他,只因我生於此地。雖然聽起來像是「宿命」,但也因為球迷與球隊之間無關利益,而是建立在更深的承諾和認同層次,彼此的關係不太像粉絲對偶像的崇拜,更近似於遠親近鄰對有天分的孩子的期待。
圖/Anastasiia Marinich@Shutterstock
商業化的足球賽事
不過,隨著足球越來越商業化,球隊之間甚至通過「買賣球員」以增加球隊取勝機率,不時也出現球迷對球隊充滿「外買球員」的憤怒吶喊:你們並非出身在此,才不在意球隊的發展!這種表現在當今只管輸贏和經濟效益的運動環境,看來是相當老派的情懷,但也因為這種情懷的存在,得以讓區域性的聯賽持續活躍運作。
儘管地方球隊背後缺乏豐富強大的資源,但即便在德國境內的錦標賽中(DFB-Pokalspiel)遇上甲級聯賽的冠軍,地方球隊的球迷可是一點都不膽怯!他們一方面為球隊有機會和高手一較高下感到興奮,另一方面又更激動地歡呼吶喊,而這往往也真的創造奇蹟,地方球隊居然真的擊敗高自己一兩級的球隊。
可惜,現代足球的宿命終要向龐大的經濟利益屈服,以便取得更好的資源,讓球隊可以獲得更多贊助商的青睞,球員身價才能水張船高。球迷只能一邊出於對球隊的熱愛,買下自己支持球隊的球衣,一邊在心中消化球衣上的大企業介入足球運動的反感。
另一方面,對於球員來說,要在追求自身目標與球隊利益間做出決斷,也經常是相當困難、消耗心力的過程。打個比方,德國國家隊在 2022 年的卡達世界盃失利後,也傳出因為德國內部對卡達作為舉辦國的爭議,導致球員無法專心在球賽上。球員之間也各有不同立場,如約書亞.幾米西(Joshua Kimmich)以及尼科.詩洛特貝克(Nico Schlotterbeck)都曾表態,追求運動生涯的巔峰和球場上的勝利,才是身為運動員最重要的價值。
然而,前德國國家隊隊長,現為德國國家隊 2024 年歐洲盃賽事總監的拉姆(Philipp Lahm),和效力於西班牙皇家馬德里的前德國國家隊球員托尼.克羅斯(Toni Kroos)就完全表明拒絕到卡達觀賽。他們譴責德國足協做出的種種妥協。畢竟每一次的足球賽引發的效應,都會被大眾及社會各界密切關注,球員與球隊也都有相應的責任,希望藉由抵制以改善不平等的現狀。這些價值觀的碰撞或多或少都對球員帶來身心上的影響。
最後,德國足球教練 Jürgen Klopp(註一)曾這樣形容德國足球的魅力:「球賽有輸有贏,但我們是和喜歡的人在一起,就像回到家一樣,這是所有人都嚮往的──知道自己的歸屬。」(註二)在我看來,這算是把球迷對足球的情感,描述的最為貼切的表達了!
註一:在 2024 年 1 月 26 日,Klopp 宣布卸下利物浦教練一職,且不會於一兩年內再擔任其它英超球隊的教練。許多人認為他會回來德國接任德國國家隊教練位置。在他的帶領下,他曾讓多特蒙德普魯士和利物浦贏得各項賽事的冠軍,他的教練生涯只差取得世界盃冠軍。
註二:出自《Das Buch vom Klopp – Die besten Sprüche von Jürgen Klopp》一書
執行、核稿編輯:趙思涵